大家都知道,艾條廠家大多都是使用機械粉碎的方式加工艾草,把艾草投入大型粉碎機中,進行粉碎,然后電動篩篩掉雜質。這樣加工艾絨的方式,生產效率非常高,每天加工幾噸不在話下。這種高效率的艾絨加工方式是前所未有的,算是當今人類的偉大“發(fā)明創(chuàng)造”吧。
機械艾絨加工設備(高速粉碎機)再來看看,古人是怎么加工艾絨的吧。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“揀去凈葉,揚去塵屑,入石臼內,木杵搗熟,籮去渣滓,去白者再搗,至柔爛如綿為度。用時焙躁,則灸火得力。”
由此可見,古人加工艾絨是將曬干的干凈的艾葉放入石臼內,然后用木杵搗熟,篩掉渣滓,挑選枝梗雜質后再搗,如此反復,直至絨揉爛如棉。以這樣獲得艾絨。
用來加工艾絨的手工工具——木槌和石臼古人為什么用這么笨的方法去獲取艾絨呢?
很多商家一定會說:“古代沒有機械呀,如果他們有機械就不會用木槌石臼來捶打了”。
事實果真如此嗎?我們來分析一下原理:
古人搗絨,是用木槌將石臼中的艾葉經過數百上千次的捶打,將其葉肉部分搗碎,從而留下艾葉的纖維?!侗静菥V目》中說的“用木杵搗熟”,注意:是“搗熟”,而不是搗爛??匆娔鹃炒反虻倪^程是將艾葉由生變熟的過程,而不僅僅是打爛粉碎。我們生活中的和面、打糍粑等也類似于這種手法。必須要經過這種反復的捶打,才能獲取真正的熟艾。
那什么是“熟艾”呢?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“凡用艾葉需用陳久者,治令細軟,謂之熟艾。若生艾灸火則易傷人肌脈”。看了這句話,很多人認為說陳艾就是熟艾,那新艾就是生艾。我認為這叫斷章取義,只看了“艾葉用陳久者”這前半句,而沒有看“治令細軟”這后半句,“治令細軟”意思很明確,就是經過反復加工搗制讓其細膩而柔軟,正是說的艾絨的搗制過程,也是由生變熟的過程?!叭羯幕饎t易傷人肌脈”可見使用生艾會給人體帶來傷害。
再說說現代機械加工方式,現代的大型機械加工艾絨,一般是用面粉機改裝成的粉碎機。艾葉投入以后(當然現在很多的廠家是直接將整棵艾草投入)高速旋轉的機械將其快速粉碎。且不說機械高溫對艾草的破壞,單單過程就違背了艾葉熟制的工序。且原本是粗長的艾葉纖維被粉碎破壞。
也許有人會說:機械加工的艾絨純度更高,傳統(tǒng)手法無法達到多么高的比例。也正是業(yè)內普遍存在這種說法,人們也通常把無黑點的“黃金絨”當做“極品”。商家統(tǒng)統(tǒng)宣傳10:1、20:1、30:1甚至80:1都有,先不說這種比例有多少夸大的成分,就這種已經被破壞粉碎了的生艾多高的比例又有什么價值呢?
現代人自認為很聰明,發(fā)明了高效率的機械。未曾想過我們這種方式是否是正確的,做出的產品是否會對人體有負面影響,而只是出于眼前的利益考慮,把祖先幾千年來的傳承丟到一邊,這何嘗不是民族的悲哀?;剡^頭再看看我們的鄰居日韓兩國,其對源于中國的艾灸的繼承和發(fā)展,以及對工藝的苛求已經遠遠超過了我們,直至今天他們仍保留著傳統(tǒng)的制作工藝,難道我們的國人不應該值得反思嗎?
想起同仁堂的那句古訓:“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,品位雖貴必不敢減物力”,科學雖然在進步,有些方面我們不去改進可能是一種迂腐,但是有些東西我們要去改進,那就是對文化的踐踏,我們應該對傳統(tǒng)中國文化保持一顆敬畏之心,不僅僅是一種信仰,更重要的是把老祖宗總結的經驗和傳下來的真東西正確傳承和發(fā)揚光大。
作者:石與木艾灸
作者微信:918986919
簡書著作權歸作者所有,任何形式的轉載都請聯(lián)系作者獲得授權并注明出處。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: www.xd299.cn
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: www.haoai123.com